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关切 > 健康随州
健康科普丨秋季心脏最怕这三件事,能不能安稳度秋,和它们有大关系! 发布日期:2023-09-21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审核:徐家欢 字号:[ ]

入秋后天气日渐凉爽干燥,没有了夏季的暑热难耐,舒适的气候让不少重视养护心脑血管的老年人放松了警惕。


实际上,越是季节交替的时候,疾病越容易上门。


秋季心脏有“三怕”


一怕吃太饱



气候凉爽,胃口就好。加上现在正处在秋补的关键时刻,不少朋友就开始大鱼大肉地吃起来了。

然而,吃太饱,尤其是吃了大量的油腻、高热量食物后,体内的血脂水平很可能骤然升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

如果本身冠状动脉就比较狭窄,很容易形成血栓堵塞管腔,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秋季进补最好因人而异,可根据体质适当温补、清补,不要盲目进食太多肉类,烹饪时多蒸煮少油炸,并只吃七分饱。


二怕缺水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中90%都是水。若人体缺水,很容易导致血液粘稠。

血液流动性变差,流经血管斑块的时候,流速就会很慢,挂壁或者长血栓的可能性就会变高,斑块破裂的风险也会增大。

如果斑块破裂,破裂的孔里就会吸附住更多的血小板,这些被吸附的血小板又会使大量血小板聚集,越积越大,最后把血管堵死。

所以,秋季补水要及时,可少量多次饮水,出门时最好带一瓶水,不时的喝上几口。

对于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切忌突然大量饮水,这会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加重心衰



三怕气温波动


季节交替时往往会伴随气温的波动,心血管疾病也多发生在这样的时候。

对于人体而言,交感神经受到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当温度升高时,血管又会舒张。

忽冷忽热的气温导致血管反复收缩与膨胀,加重心血管负荷和血压的不稳定性,从而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秋季时,大家要及时根据天气调整着装,以身体舒适为度,不要盲目秋冻或过早添衣。


警惕心脏病早期信号


01

频繁耳鸣


耳鸣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大多数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


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02

阵发性肩痛


心脏病会导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时候也会反射到右肩。


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激烈疼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梗。


03

放射性胸痛


心脏病患者表现的胸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这种症状多为心脏病患者。


04

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的胸闷、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卧位时,坐位时减轻,为阵发性,活动时或上楼也可发生。


05

腿部水肿


心脏负荷过重致静脉回流受阻,远端血管充血发生水肿,也是心脏病人的常见症状。


除心衰外,腿部水肿往往是先兆症状。凡中老年人出现浮肿,应及早求医。


秋季如何养护心脏?


01

不要熬夜


长期的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年心血管猝死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02

吃得健康


在秋季,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合理搭配,不健康的饮食不利于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的控制,会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但一点肉都不吃并不科学的。


只是要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肉类宜选用鱼类及去皮家禽。


炒菜时,用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多吃些粗粮、杂粮、绿叶蔬菜和水果。


应避免过度饱餐,如吃得太饱,胃肠道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易增加血液粘度,诱发心脏病。


03

适当活动


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更高,体重更胖;加之血液循环也会减慢,更容易发生心绞痛或者诱发血栓,引发心肌梗死。


一定记得每天出去走走,活动活动;可以一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04

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愤怒可以使我们的心脏病风险在2小时内上升7.5倍;焦虑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9.5倍。


所以自己得想办法调整心态,找点事情做,不能总闲着:做饭、拖地、下棋、听听歌曲、看看相声小品、写毛笔字、录点小视频等等,都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