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2109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0-18 15:38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审核: 卫健委 字号:[ ]

程敏、沈世芬、杨芩、付随华、姚秋菊、唐红艳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市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中的优势,对参与防治的医务工作者、密切接触者、不能排除的发热患者、疑似和确诊患者普服中药汤剂,推动中医药应服尽服的策略落实落地,切实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提升治愈率和康复率,为打赢抗疫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培训基层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人数 2441人次;2020年完成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82010人,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36457人。

我市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在对中医药项目经费的投入不足、中医药人员数量总体不足、水平和层次不高、断层严重、继承堪忧等缺点,下一步,我市将着力从中医药项目资金、人才培养、政策扶持、文化传播等方面下功夫,为随州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编制《随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保障措施,指导我市形成中医药优势及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二、积极争取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我市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政策,同时在《随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公立中医医院投入经费及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经费。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保障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

三、持续开展中医药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目前我市依托市县中医医院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按照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在年度考核中中医药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要求将中医药相关知识培训覆盖到80%的社区、乡镇和村医。

四、落实落细国家中医药相关扶持倾斜政策,加强同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通过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目标责任考核等措施,充分调动中医药相关医疗机构积极性,大力拓展中医药公共卫生项目,主动向医保部门申报,将确有疗效的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技术、医院特色自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五、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组建中医药科普知识专家宣讲团队。组织创作一批科学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借助新媒体工具,打造随州中医药“网红人物”,讲好随州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六、实施“治未病”健康服务工程。2020年市中医医院争取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拨付50万元用于建设“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中心”,2021年3月完成项目的验收评估。县市区中医医院均建有“治未病科”,构建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以社区、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服务。中医院要积极按照纳入体检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进行相关硬软件的建设,并积极同卫健委保健办、人社局、医保局、组织部等部门沟通,申请将其纳入体检定点医疗机构。

七、发展中医要防治慢病特色康复服务。加强我市康复医学服务体系建设,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残联共建残疾康复中心,促进中医技术和康复医学融合。

八、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项目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中医体质辨识于2009年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成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本项目,2013年国家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已更新为第三版,每次更新我市均组织中医专家对基层公卫人员进行相关内容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是由国家卫生部门决策,惠及年龄应当按国家标准执行。中医体质辨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部分,我市自2012年开展以来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持续进行并每年进行检查和考核,目前已形成长效机制。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629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